首页

棉袜足j吐奶

时间:2025-05-23 10:04:12 作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橙色预警 浏览量:97455

  中新网福州9月17日电 (叶秋云)“台湾是妈祖信仰的密集区和重要传承基地。”17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祭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名誉董事长林金榜,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两岸妈祖宫庙引起热议。

9月11日,台湾基隆天显宫副主任委员、雾峰天显宫主任委员林明辉一行赴湄洲妈祖祖庙参访进香。朱斌鑫 摄

  《意见》指出,支持闽台妈祖宫庙联合开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妈祖信俗”保护行动,共享保护成果。推进两岸闽南红砖建筑、妈祖文化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公元960年,一位名叫林默的女子诞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以其扶危济困、救助海难的传说闻名于世。千百年来,妈祖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遗”。

  台湾台南三郊镇港海安宫委员施智坤表示,两岸可以以地方信仰、地方民俗为切入点,共同保护和传承“妈祖信俗”。

  据施智坤介绍,海安宫建于清代,位于当时的台湾府城五条港旁。五条港是台湾府城最热闹的港口,与厦门港联系密切,其信仰及民俗文化与厦门一样。因此,海安宫与位于厦门沙坡尾的朝宗宫之间经常开展妈祖文化交流活动。

  提及与台湾台南宫庙的渊源,厦门市朝宗宫管委会主任林招治表示,朝宗宫与台南宫庙来往密切,缘起于明末清初。清康乾期间的百年间,厦门港与台南鹿耳门港是官方指定的两岸唯一对渡口岸,所有赴台官员、商贾、民众都在朝宗宫拜谒妈祖之后,登船启航赴台。从台湾返回也有相应的礼仪。

  林招治告诉记者,《意见》中对妈祖文化着墨较多,可见其重要性。朝宗宫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挖掘“两岸唯一渡口”历史渊源文化、继续做好两岸共同的人生礼俗“七娘妈生做十六岁”(含“拜契”),开展信俗祭典仪式交流、阵头文化学习等。

8月22日,海内外青少年在厦门市朝宗宫体验闽南版成年礼——“七娘妈生做十六岁”。 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施智坤坦言,借由两岸的推广与交流,能够让下一代进一步了解先民渡台带来的神明民俗文化交流历史。

  对此,来自台湾的湄洲妈祖祖庙义工王淑华也表示,妈祖文化已成为维系两岸血肉亲情的精神纽带和跨越两岸历史鸿沟的桥梁。当下,她正与丈夫饶瑞和筹备2023年海峡两岸同胞护驾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

  王淑华告诉记者,当义工的这三年间,她和丈夫似乎充当起“信使”的角色,把台湾的阵头文化和美食文化带到了湄洲。“两岸互通有无,才能进一步丰富妈祖信俗文化。”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以“妈祖祭典”为主要内容的妈祖信俗保护工作渐趋规范,2023年5月,由莆田市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制定的《妈祖祭典》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林金榜表示,《妈祖祭典》团体标准的发布标志着祭典步入标准化新阶段,将进一步发挥湄洲妈祖祖庙在妈祖文化传播事业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妈祖文化活态保存、传承、传播和发展。

  “湄洲妈祖祖庙一直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以妈祖文化为‘心桥’,持续扩大对台文化交流,增进两岸民间往来和民心相融。”林金榜说。(完)

【编辑:陈文韬】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湖南精品航线促进“三湘四水”交旅融合发展

据南昌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图书大篷车”不仅让孩子们不出学校、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图书馆阅读服务,而且选择合作的学校大部分是村小、农民工子弟偏多和偏远地区的学校,并根据学校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课后阅读服务,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有“温度”。

多地金融委亮相 央地协同金融监管新格局加快形成

此间,希尔顿集团旗下奢华酒店品牌——康莱德酒店及度假村正式首秀重庆。“在坐落于长江之南的酒店内,宾客可从城市高处观赏山城昼夜魅力转换,赏城市人文、观夜景流光。”希尔顿集团亚太区奢华品牌副总裁Candice D’Cruz介绍,“重庆康莱德酒店不仅在设计中展现了对这座城市经典的镌刻,也通过品牌标志性特色服务,为宾客开启山城之旅,启迪旅行者探索这座魅力城市的多彩面貌。”

三季度人才流动趋势报告:北京招聘求职活跃度居首

英特尔是最早支持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的跨国公司,在其与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本届大赛全面回归线下,共吸引11000余名中美创客提交作品2000余项,中美联合组队作品20余项。选手包括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等中外高校的学生,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工作人员等丰富背景的青年创客。随着更多高水平选手的加入,两国青年间的相互了解与人文交流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跨越疆海 共赴热爱” 2024沪喀文化交流周开幕

南京9月18日电 (记者 朱晓颖)2023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当日,“永远的铭刻——抗战历史记忆版画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

广州荔湾区百艺城发生火灾 现场明火已被扑灭

通过与不同国家的读者交流,我愈发深刻体会到人类彼此间的共性大于个性。无论身处哪个国家、哪个文化圈,人们珍视的东西基本一致:对家庭的关心、对亲情的眷恋、对友情的渴望、对自我成长的表达……海外读者可能对中国历史并不了解,但他们能读懂作品中蕴含的人性,这种人性古今中外并无不同,也正是人性引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共鸣。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